陈文轩简介:
陈文轩 毕业于天津工会干部学院书法篆刻专业、中国艺术研究院第七届书法篆刻研究生课程班成员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、中国楹联协会会员、中国诗歌学会会员、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,现为《东方散文》杂志签约作家,从事书法创作鉴赏工作。
锥划银沙无穷意,慕云闲飞有高情
——书法家、诗人陈文轩小记
文/赵洪杰
在一个寒冷的冬日,我们走进了江北水城聊城,在东昌湖畔我们见到了一身唐装的书法家陈文轩先生。
他,笑容满满,质朴自然。他,目光深邃,谦恭淡泊。
谈起书法艺术,他的话多起来,看得出来他对“魏晋风度”有着特别的兴趣。他谈王羲之的“东床坦腹”,谈嵇康的“醉时如玉山将倾”,魏晋的文化氛围与生活状态赋予了那个时代的美丽与遗憾。从“新文化运动”迄今一百多年来,现代人已经习惯了“欧风西雨”,谈起古道先贤的毛笔书法已经有些陌生与疏远。这种“隔离”与“阻断”,常常文轩先生心里感到弘扬书法艺术的紧迫和必要。
他,喜欢典雅蕴藉的书风,古人将情感、智慧、灵感熔铸笔端,《兰亭序》、《祭侄文稿》、《寒食帖》莫不如此。因此,文轩认为,笔墨是文人的风骨,是时代的精神,也是文化的“外衣”流淌的“生命”,鲜明的气质。从古人抑扬顿挫、精金美玉、茂密回环、俯仰偃卧的线条、篇章、墨韵中总能窥视一种风气、一种涵养、一种审美的特征。澎湃的文心从金石楮墨之间和盘托出。字如其人,人如其书。字带品格,书显情怀。这些道理已经是很透彻精辟的。
文轩先生的书法沉凝练达,书写起来不疾不徐,但他的用笔带着一股胆气。比如看他书写,有时将笔蹲到毛笔的最短处,有时他侧锋平铺,宣纸上腾起一股色彩的云烟,有时他负阴抱阳,凭着书写的经验将字迹洇化得润意饱满。他确实是不走寻常路的,他的笔下,一个个字浓墨重彩,淡然玄化,开合有度,裂岸惊空。带着一种张扬的力量,和一种雷霆万钧的气势。
文轩出生在鲁西黄河故道,厚厚的黄沙最早成了他“锥画沙”的体验,后来他几次到秦皇岛,在潮涨潮落的细沙下,他取出木棍仔细倾听笔尖划破柔细轻砂的曼妙声音。仔细感悟“锥画沙”与落墨在宣纸的那种细致入微的区别与种种艺术体验。
他就是如此细心的人,夜晚当家人睡去,他依旧在古法帖之间寻找笔墨的涩进力、清刚力、苍拙力、虚实力。花开花落,他付出长期的坚韧与自省似的愤搏,用一支柔毫书写了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。他的笔下幻化出或“雪舞花飞”或“静听听涛”或“平畴染黄”或“笔走龙蛇”的种种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。面目多样,大胆留白,既不因循守成,又不匠气浮薄。
文轩从师天津名家孙伯翔、高昭业、张建会、杨凤仪、陈寒鸣等诸位先生,后入北京中国书法院研究生院深入学习中国书法篆刻艺术,王镛、沃兴华、曾翔、张羽翔、于明诠等诸多名师对他的书风之变,起到了至关紧要的作用。他认识到,书法艺术是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,必须全身心的浸淫其中,上下求索,彻底的向古人取法、求法,一门深入,取精用弘,以最大勇气“打进去”,以最大的胆量“打出来”,皓首穷经,锲而不舍,只有认认真真的学习古人、继承古人之精髓,才能创作出有分量有情感有特色的作品。
书为心画,又为心声。书者如也,如其人乃尔。这位深深热恋这家乡,又从家乡走向远方的书法家陈文轩先生,有飘逸的诗人情怀,有一颗回向传统的道心,我们相信他会像泥土一样,散发着芳香,为更多的人所关注。
祝愿文轩先生道心坚守,宁静致远!
(赵洪杰:聊城市东昌府区作家协会副主席)
|